【药名】半边莲
【别名】
急解索,蛇利草,细米草,鱼尾花,半边菊,半边旗,奶儿草,半边花,箭豆草,顺风旗,单片芽,小莲花草,绵蜂草,吹血草,腹水草,疳积草,白腊滑草,金菊草,金鸡舌,片花莲,偏莲,瓜仁草,蛇啄草,长虫草
【植物种属】桔梗科
【来源】
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全草。 多于夏季采收,带根拔起,洗净,晒干或阴干。
【性状】
干燥带根全草,多皱缩成团。根细长,圆柱形,带肉质,表面淡棕黄色,光滑或有细纵纹,生有须根。茎细长多节,灰绿色,靠近根茎部呈淡紫色,有皱缩的纵向纹理,节上有时残留不定根。叶互生,狭长,表面光滑无毛,多皱缩或脱落。花基部筒状,花瓣5片。臭微,有刺激性,味初微甘,后稍辛辣。以干燥、叶绿、根黄、无泥杂者为佳。
【生长环境】本品为多年生柔弱草本。为一常见的野草。生于田基、落旁或浅水沟或潮湿的旷地上。
【分布】本省水稻栽培区处处可见。长江以南各省亦有。
【入药部分】全草。
【采集期】全年有产,春夏最盛。
【自采地点】家种及野生山坑边。
【化学成分】
全草含有多种生物硷,主要为:山梗菜硷(lobeline)、山梗菜酮硷(lobelanine)、异山梗菜酮硷(isolobelanine)、山梗菜醇硷(lobelanidine)。此外,尚有皂苷、黄酮类、氨基酸的反应。
【炮制】
除去杂质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(一)功能主治
利水,消肿,解毒,治黄疸,水肿,臌胀,泄泻,痢疾,蛇伤,疔疮,肿毒,湿疹,癣疾,跌打扭伤肿痛。用于大腹水肿、面足浮肿、痈肿疔疮、蛇虫咬伤、晚期血吸虫病腹水。
《纲目》:“治蛇虺伤,捣汁饮,以滓围涂之。”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“敷疮,消肿毒。”
《岭南采药录》:“治鱼口便毒,跌打伤瘀痛,恶疮,火疮,捣敷之。”
《中国药植志》:“治血吸虫病腹水。”
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“清热解毒,利尿消肿。”
《陆川本草》:“解毒消炎,利尿,止血生肌。治腹水,小儿惊风,双单乳蛾,漆疮,外伤出血,皮肤疥癣,蛇蜂蝎伤。”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“消肿解毒。治疳积和疔疮初起。”
《中国药植图鉴》:“煎服治风湿性神经痛,头晕。”
清热解毒:①用于毒蛇、蜈蚣咬伤或蜂、蝎蜇伤,可鲜品120克捣烂加米酒或开水冲服取汗,日服l次,重者可日服2次,外用鲜草捣成泥加盐少许敷伤口处。②用于痈肿疔毒,可用鲜品加盐少许捣烂外敷,中耳炎者也可用鲜品压汁过滤加白酒滴耳。③用于各类肿瘤,常与半枝莲、白花蛇舌草同用。
利水消肿:用于肝硬化腹水及肾病水肿,皆可配药用,对湿疹、湿脚气亦可用鲜品或干品煎水,用纱布浸汁外敷。
(二)药理作用
利尿利胆。
正常大鼠灌服半边莲浸剂,以及正常人口服半边莲粉剂,均有显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。尿量、氯化物排出量均显著增加。
半边莲水煎醇提物犬静注有利胆作用,使胆汁流量增加二倍以上,胆汁中固形物、胆酸盐、胆红素的浓度均下降。
对神经系统的作用。
半边莲碱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与烟碱相似,但强度仅为烟碱的1/5-1/20,对植物神经节、肾上腺髓质、延脑各中枢(尤其是呕吐中枢)、神经一肌肉接头,以及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都有先兴奋、后抑制的作用。
对中枢的抑制作用。
本品所含的琥珀酸对小鼠、大鼠、豚鼠、兔、猫和犬ip给药均能保护动物对抗高压氧、电休克和听源性惊厥。热板法有镇痛作用,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,并有镇静和降低体温的作用。
兴奋呼吸。
其水煎剂和生物碱能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,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。剂量过大则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。
半边莲碱吸入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。
降压。
其浸剂静注对麻醉犬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。灌服要大剂量才有降压作用。其降压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阻断神经节有关。
其他。
(1)抗蛇毒:小鼠注射最小致死量的眼镜蛇蛇毒,在半小时前灌服半边莲制剂以及所含之琥珀酸钠、延胡索酸钠、对羟基苯甲酸钠,均有较高的保护作用。
(2)抑制消化和催吐:半边莲生物碱有催吐、抑制食欲及轻泻作用。
(3)抗菌:其水煎剂体外试验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。
(4)抗癌:水煎剂对小鼠腹水癌细胞氧的摄取有抑制作用。
【临床应用】
治疗肾病水肿和腹水。
治疗肝硬化腹水。
鲜草捣烂或全草煎汤外敷,治疗皮肤湿疹、带状疱疹和蛇咬伤。
治疗癌症,主要是消化系统各种癌症,及其并发的腹水。
(三)半边莲的性味归经
【性味】 甘,平。
①《纲目》:“辛,平,无毒。”
②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“味甜,性平。”
③《本草求原》:“甘淡,平。”
配白茅根:半边莲善于下行通利水道,使水湿下泻而消肿,并能清热解毒;白茅根能清血分之热,有利水通淋、导热下行之功,且清而不过,利而不猛,二药合用,能起协同作用,在增强利水消肿作用的同时,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,本药对药力和缓,在治疗水肿、脚气浮肿、小便不利、淋闭尿血证中可起辅助作用。
配金钱草:半边莲、金钱草,同具利水之功。半边莲利水消肿且解毒,金钱草利水排石之要药,二药合用,既能利尿解毒,又能排石,故常用于淋证之砂淋、石淋。
配牛蒡子:本品具解毒消肿之功,牛蒡子解毒消肿,兼疏风清热,二药合用,解毒力强,还能清散风热毒邪,用于治疗外感风热、热毒上炎的咽喉肿痛,如急性咽炎、扁桃体炎等。
配半枝莲:新鲜半边莲、半枝莲外敷均具解毒之功,且半边莲长于止血生肌,半枝莲长于散瘀止痛,二药合用为治疗痈肿、疮毒之良药。
配茵陈:半边莲具退黄之功,茵陈为祛湿退黄之要药, 二药相须为用,利胆退黄作用增强
治寒齁气喘及疟疾寒热:半边莲、雄黄各二钱。捣泥,碗内覆之,待青色,以饭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九丸,空心盐汤下。(《寿域神方》)
治毒蛇咬伤:㈠半边莲浸烧酒搽之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㈡鲜半边莲一、二两,捣烂绞汁,加甜酒一两调服,服后盖被入睡,以便出微汗。毒重的-天服两次。并用捣烂的鲜半边莲敷于伤口周围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治疔疮,一切阳性肿毒:鲜半边莲适量,加食盐数粒同捣烂,敷患处,有黄水渗出,渐愈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治乳腺炎:鲜半边莲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治无名肿毒:半边莲叶捣烂加酒敷患处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治喉蛾:鲜半边莲如鸡蛋大一团,放在瓷碗内,加好烧酒三两,同擂极烂,绞取药汁,分三次口含,每次含约一、二十分钟吐出。
治时行赤眼或起星翳:㈠鲜半边莲,洗净,揉碎作一小丸,塞入鼻腔,患左眼塞右鼻,患右眼塞左鼻。三、四小时换一次。㈡鲜半边莲适量,捣烂,敷眼皮上,用纱布盖护,一日换药两次。
治跌打扭伤肿痛:半边莲一斤,清水三斤,煎剩一斤半过滤,将渣加水三厅再煎成一半,然后将两次滤液混合在一起,用慢火浓缩成一斤,装瓶备用。用时以药棉放在药液中浸透,取出贴于患处。
治黄疸,水肿,小便不利:半边莲一两,白茅根一两。水煎,分二次用白糖调服。(⑥方以下出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治单腹臌胀:半边莲、金钱草各三钱,大黄四钱,枳实六钱。水煎,连服五天,每天一剂;以后加重半边莲、金钱草二味,将原方去大黄,加神曲、麦芽、砂仁,连服十天;最后将此方做成小丸,每服五钱,连服半个月。在治疗中少食盐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治湿热泄泻:半边莲一两,水煎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治痢疾:生半边莲二两,水煎和黄糖服。
治盲肠炎:半边莲八两,加双料酒适量,捣烂水煎,一日五次分服,渣再和入米酒少许,外敷患处。
治急性中耳炎:半边莲擂烂绞汁,和酒少许滴耳。(⑿方以下出《岭南草药志》)
治晚期血吸虫病腹水、肾炎水肿:半边莲一至二两,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治由血防“846”或链霉素引起的眩晕等:半边莲一两,配墨旱莲、白芷、车前草、女贞子、紫花地丁煎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治带状疱疹:半边莲、海金沙(鲜叶)用量为2:1,共捣烂为糊状,挤其药汁外擦疱疹面及周围,每隔3—4小时1次。一般用2—3日可愈。
治腮腺炎:半边莲50克,仙人掌(鲜品去刺)25克,煎水分两次口服;取半边莲、仙人掌适量捣成糊状,外敷于腮肿之处及肿大的颌下淋巴结。1日换药两次,连续内服、外敷用药5日。
治急性乳腺炎:取半边莲100克、仙人掌50克,煎水分两次口服;或加取两药适量捣成泥状外敷患处局部。1日2次,治疗2日。如乳房肿痛明显减轻,则继续用药2日。一般对急性乳腺炎初起疗效可靠。
【副作用】
(一)传统文献
《本草纲目》:无毒。
(二)毒理试验
LD50 :本药(生药)浸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75.1g/kg±13.1g/kg。半边莲水煎剂静注的LD50为6.10g/kg+0.26g(生药)/kg。小鼠死亡前有呼吸兴奋,狂躁不安,继之抽搐,一般在5分钟内死亡。
毒性反应:本药(生药)浸剂大鼠每日腹腔注射0.1g/kg、0.3g/kg、1.0g/kg,连续3个月,体重、尿沉渣、尿蛋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。
病理检查:除部分大鼠肾脏有轻度混浊肿胀外,未见明显器质性变化。以上说明半边莲的毒性很小。
(三)临床观察
无毒。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。长期服用或大剂量(30g以下)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。过大剂量会引起滑肠便稀和食欲减退。
【用法用量】
内服:煎汤,0.5—1两;或捣汁服。外用:捣敷或捣汁调涂。
【注意】
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“虚症忌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