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描打开手机站
随时逛,更方便!
当前位置:首页 >> 中草药专题 >> 陈皮
按功效查找 按归经查找 按拼音查找 按药性分类 按药味分类 按药用部位分类

陈皮

【图片】陈皮是什么|陈皮的功效与作用|陈皮的药理作用|陈皮的应用配伍|陈皮的食用方法|陈皮的附方|陈皮的各家论述【陈皮】专题陈皮为您介绍陈皮是什么|陈皮的功效与作用|陈皮的药理作用|陈皮的应用配伍|陈皮的食用方法|陈皮的附方|陈皮的各家论述等,陈皮是放置时间比较久的柑橘皮,具有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的功效!

陈皮是什么

陈皮,其实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橘子的皮,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,由于其放置的时间越久,其药效越强,故名陈皮。

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栽培于丘陵、低山地带、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。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。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,摘下果实,剥取果皮,阴干或通风干燥,只有晒3年以上的才能称为陈皮。广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。陈皮药材分“陈皮”和“广陈皮”。

1.广陈皮 大多剖成3裂片,厚1~2mm,常反卷;外表面黄橙色或红橙色,皱缩,有多数大而凹下或凸起的油点(油室);内表面淡黄白色,海绵状。质轻,捏之有弹性。有浓厚香气,味微苦、辛。

2.陈皮 常剥成数瓣,有的破碎成不规则碎片,厚0.5~1.5mm;外表面橙红色或棕褐色,久贮后颜色加深,油点细小;内表面淡黄白色。质较脆,易折断。香气较弱,味苦、辛。

饮片性状:陈皮为弧形丝片,长4~8cm,宽2~3mm,厚1~1.5mm。切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。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,久贮色较深,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;内表面淡黄白色,粗糙,附有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。质稍硬而脆。气香,味辛苦。炒陈皮外表面颜色加深带火色,内表面黄色。质脆易碎。气香,味辛苦。

陈皮的功效与作用

陈皮的功效:

1. 用于胸腹胀满等症。橘皮辛散通温,气味芳香,长于理气,能入脾肺,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,又能行气宽中,用于肺气拥滞、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、脘腹胀满等症。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。

2. 用于湿阻中焦、脘腹痞胀、便溏泄泻,以及痰多咳嗽等症。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,故常用于湿阻中焦、脘腹胀闷、便溏苔腻等症,可配伍苍朮、厚朴同用。又善于燥湿化痰,为治湿痰壅肺、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,每与半夏茯苓同用。

3. 用于脾虚饮食减少、消化不良,以及恶心呕吐等症。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,适用于脾胃虚弱、饮食减少、消化不良、大便泄泻等症,常与人参、白朮、茯苓等配合应用。因其既能健脾,又能理气,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,可使补而不滞,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。此外,橘皮又能和中,可治胃失和降、恶心呕吐,若胃寒呕吐,可与生姜同用;胃热呕吐,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。

陈皮的作用:

1.对消化系统的作用:陈皮所含挥发油,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,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,排除肠管内积气,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。

2.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:陈皮煎剂、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,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。另外,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,迅速升高血压。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。

3.对呼吸系统的作用: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,使痰液易咯出。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。其醇提物的平喘效价较高。

4.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:陈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,使尿量减少。

5.抗炎作用: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、维生素K并用,能增强消炎作用。

陈皮的食用方法

1. 石膏化湿粥。原料:生石膏120克,陈皮6克,杏仁15克,薏苡仁30克,栗米50克,冰糖适量。做法:水煎前四味,去渣留汁,入栗米煮粥,将熟加冰糖适量,稍煎待溶即成。适量服用。功能:清暑宣气,健脾化湿。

2. 陈姜带鱼。原料:带鱼500克,生姜10克,陈皮10克,胡椒2克,豆豆支6克,油、盐、味精适量。做法:带鱼洗净切段、油炸。带鱼段加入生姜、陈皮丝、胡椒面、豆豆支、小盐、味精、清水适量,煮沸30分钟即成。食鱼饮汤。功能:温中和胃,理气化痰。

3. 陈皮茯苓粥。原料:陈皮20克(或鲜者30克),茯苓30克,梗米100克。做法:先将陈皮、茯苓煎取药汁去渣,然后加入梗米煮粥,或将陈皮晒干和茯苓共为细末,每次3~5克,调入已煮沸的米粥中,同煮粥。每日1~2次,连服10~15天。功能:理气健脾,化痰安神。(1~3条引自《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》)

4.陈皮骨:

材料:净肉排10条、每条长约7厘米、陈皮1小块、精盐5克、味精3克、鸡粉4克、白酒s克、麻油3克、葱1条、生姜l片、胡椒粉0.1克、白糖2克、锡箔纸10小张

制法:

(1)先将陈皮用水浸软,用刀剁碎待用。排骨装在大碗,把已剁碎的陈皮连浸的水倒入排骨内,再放入精盐,味精,先用手搅拌均匀,再加入白酒,鸡粉,葱,胡椒粉,生姜片,再搅拌均匀;腌制30分钟(也可放入雪柜保鲜)待用。

(2)把锡箔纸每张剪成10厘米X 10厘米大,再把己腌制好的排骨加入麻油拌匀;把每条排骨分别放在锡箔纸上,然后包成条状待用。

(3)将锅洗净烧热,放入生油烧热,候油温约180℃时;将已包好的排骨放入锅内炸,用漫火炸8分钟即熟,捞起,分别放在盘上即成。

5.陈皮冬瓜老鸭汤:

食材:陈皮少许、冬瓜500克、薏米50克、老鸭半只、生姜少许、食盐少许。

1.把老鸭去脏杂、尾部,切块;陈皮、薏米浸泡2小时;冬瓜连皮切厚块;生姜切片;

2.把老鸭、陈皮、薏米、生姜下瓦煲,加清水没过,大火滚沸后改小火滚约1.5个小时,调食盐即食。

陈皮的附方

1.治脾胃不调,冷气暴折,客乘于中,寒则气收聚,聚则壅遏不通,是以胀满,其脉弦迟。黄橘皮四两,白术二两。上为细末;酒糊和丸如桐子大。煎木香汤下三十丸,食前。(《鸡峰普济方》宽中丸)

2.治元气虚弱,饮食不消,或脏腑不调,心下痞闷。橘皮、枳实(麸炒黄色)各一两,白术二两。上为极细末,荷叶裹烧饭为丸,如绿豆一倍大。每服五十丸,白汤下,量所伤加减服之。(《兰室秘藏》橘皮枳术丸)

3.治小儿脾疳泄泻。陈橘皮一两,青橘皮、诃子肉、甘草(炙)各半两。上为粗末。每服二钱,水一盏,煎至六分,食前温服。(《幼科类萃》益黄散)

4.治寸白虫。橘皮四分,牙子、芜荑各六分。上三味捣筛,蜜丸如梧子。以浆水下三十丸,先食,日再服。(《外台》引《范汪方》橘皮丸)

5.治泄泻下痢。陈皮三钱,藿香二钱。因虚者,加白术(土炒)三钱,茯苓二钱,甘草一钱;因实者,加枳实 (麸炒)三钱,厚朴二钱,木香一钱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

6.治干呕哕逆,手足厥冷。橘皮四两,生姜半斤。二物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一服一升。(《医心方》引《小品方》橘皮汤)

7.治霍乱呕吐。陈皮三钱,藿香二钱。因寒者,配干姜砂仁各一钱五分;因热者,配黄连黄芩滑石各一钱五分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

8.治产后大小便不通。陈皮、苏叶、枳壳(麸炒)、木通各等分。上锉散。每服四钱,水煎温服。(《济阴纲目》通气散)

9.治血淋不可忍。陈皮、香附子、赤茯苓各等分。上锉散。每服三钱,水煎空心服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通秘散)

10.治湿痰因火泛上,停滞胸膈,咳唾稠粘。陈橘皮半斤,入砂锅内,下盐五钱,化水淹过,煮干。粉甘草二两,去皮,蜜炙。各取净末,蒸饼和丸梧桐子大,每服百丸,白汤下。(《纲目》引丹溪方润下丸)

11.治感冒咳嗽。陈皮20g,榕树叶30g,枇杷叶 (去毛)20g。每日1剂,水煎,分2次服。(《壮族民间用药选编》)

12.治肺积在右胁下如杯,发为痈。陈皮、苦桔梗、甜葶苈(炒)。上等分为末,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米饮下。(《古今医统》枣膏丸)

13.治胸痹,胸中气塞短气。橘皮一斤,枳实三两,生姜半斤。上三味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温再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橘皮枳实生姜汤)

14.治妊娠卒心痛欲死不可忍者。橘皮三两,豆豉三两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温水下二十丸,无时服。(《普济方》)

15.治卒失声,声噎不出。橘皮五两。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顿服。(《肘后方》)

16.治寒湿脚气肿痛。花椒、陈皮各四两。同炒热,用绢袋装在火箱上,以脚底踏袋熏之最效,不可水洗。(《万病回春》)

17.治乳腺炎。陈皮、薄荷叶各60g,加水4大碗,熬汤2大碗,去渣后用干净毛巾浸汤,热敷患处,每日早晚各热敷1次。[《山东医刊》1964,(6):封三]

18.治断乳后乳房胀痛。陈皮30~40g,柴胡10go水煎服,每日1剂,连服2~3日。[《江苏中医杂志》1984,(5):29]

19.治嵌甲作痛,不能行履者 浓煎陈皮汤浸良久,甲肉自离,轻手剪去,以虎骨末敷之,即安。(《纲目》引《医林集要》)

20.治室女血气相搏,腹中刺痛引心端,经行涩产,或经事不调,以致疼痛。橘皮二两,玄胡索(醋声串皮)、当归(去芦,酒锉、炒)各一两。上为细末;甲煮举糊为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加至一百丸,空心艾汤下,米饮亦得。(《普济方》三神丸)

陈皮的各家论述

1.论陈皮行滞气,下逆气,舒肝气等理气作用

①李时珍:“橘皮,苦能泻能燥,辛能散,温能和。其治百病,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。”又“洁古张氏云:陈皮、枳壳,利其气而痰自下。盖此义也。同杏仁治大肠气闷,同桃仁治大肠血闷,皆取其通滞也。”(《纲目》)

②缪希雍:“橘皮,主胸中瘕热逆气,气冲胸中呕逆者,以肺主气,气常则顺,气变则逆,逆则热聚于胸中而成瘕,瘕者假也,如痞满郁闷之类也。辛能散,苦能泄,温能通行,则逆气下,呕咳止,胸中瘕热消失。脾为运动磨物之脏,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,为吐逆、霍乱、泄泻等证,苦温能燥脾家之湿,使滞气运行,诸证自瘳矣。” (《本草经疏》)

③倪朱谟:“橘皮,理气散寒,宽中行滞,健运肠胃,畅利脏腑,为脾胃之圣药也。顾朽匏曰:此药总属理气之珍,若霍乱呕吐,气之逆也;泄泻下利,气之寒也;关格中满,气之闭也;食积痰涎,气之滞也;风寒暑湿,气之搏也;七情六郁,气之结也;橘皮统能治之。”又:“东垣曰,夫人以脾胃为主,而治病以调气为先,如欲调气健脾者,橘皮之功居其首焉。”(《本草汇言》)

④徐大椿;“橘柚通体皆香,而皮辛肉酸,乃肝脾通气之药也。故凡肝气不舒,克贼脾土之疾,皆能已之。”(《本草经百种录》)

2.论虚劳患者当慎用陈皮理气

汪绮石:“若杂症之有胸膈气滞,皆由于寒湿侵胃,故用陈皮之辛以利之,诚为至当。乃世医不察虚劳、杂症之分,但见胸口气滞;辄以陈皮理气,不知陈皮味辛而性燥,辛能耗肺气之清纯,燥能动阴虚之相火,本以理气,气反伤矣。惟清金之久,化源初动,脾气未健,胃口渐觉涎多,可少加陈皮以快之,使中宫一清,未为不可。又或时气偶来,脾虚濡泻,亦可暂用数剂,以清理之,然亦须去病则已,不宜常用。”(《理虚元鉴》)

3.论陈皮各随所配而得其宜

①张洁古:“橘皮能益气,加青皮减半,去滞气,推陈致新。《主治秘要》云:苦辛,益气,利肺,有甘草则补肺,无则泻肺。”(《医学启源》)

②李时珍:“同补药则补,同泻药则泻,同升药则升,同降药则降。脾乃元气之母,肺乃摄气之箭,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,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。”(《纲目》)

③缪希雍:“同白术则补脾,同甘草则补肺,同补气药则益气,同泄气药则破气,同消痰药则能去痰,同消食药则能化食,各从其类以为用也。”(《本草经疏》)

④倪朱谟:“君白术则益脾,单则利脾,佐甘草则和气,否则损气。同竹茹、芩、连治呃逆,因热也;同干姜、桂、附治呃逆,因寒也。补中用之以益气,二陈用之以除痰,干葛用之以清胃解醒,平胃用之以消食去湿。”(《本草汇言》)

⑤汪绂:“橘皮,随他药偕行,非入补则补,入泻则泻之说。”(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)⑥苏廷琬:“橘皮,随寒热升降补泻诸药皆得奏功,以其宣扬元气,遍归脏腑,不与他味之辛温行滞,同其耗散也。”(《药义明辨》)

4.论陈皮不同炮制的应用

①李梃:“入下焦,用盐水浸;肺燥者,童便浸晒。”(《医学入门·本草》)

②严洁:“治痰姜汁炒;下气童便炒;理下焦盐水炒;虚人气滞生甘草、乌梅汁煮炒。”(《得配本草》)

③黄宫绣:“治火痰,童便制;寒痰,姜汁制。”(《本草求真》)

5.橘皮宜陈宜新各说

①陶弘景:“凡狼毒枳实、橘皮、半夏麻黄吴茱萸,皆欲得陈久者良,其余须精新也。”(《本草经集注·序列》)

②王好古:“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,故曰红皮、陈皮。”(引自《纲目》)

③吴瑞:“惟广东出者为上,余皆次之,多年者更妙。”(《日用本草》)

④贺岳:“隔年者方可用。”(《本草要略》)

⑤陈嘉谟:“新采者名橘红,气味稍缓,胃虚气弱者宜;久藏者名陈皮,气味辛烈,痰实气壅服妙。”(《本草蒙筌》)

⑥李中梓:“收藏又复陈久,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,温中而无燥热之患,行气而无峻削之虞。”(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)

⑦许豫和:“陈皮须备广产,二三年者为上,新者气烈。”(《怡堂散记·药性解》)

6.论陈皮与青皮、枳壳功效之异同

①黄宫绣:“橘皮,利气,虽有类于青皮,但此气味辛温,则入脾、肺而宣壅,不如青皮专入肝疏泄,而无入脾燥湿,入肺理气之故也。”(《本草求真》)

②赵其光:“枳壳、陈皮皆利气行痰。但枳壳寒,水气也,金得水而泄也;陈皮温,少火之元气也,金得少火而真气宣扬也。”(《本草求原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