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拼音名称】Chu Shi Zi
【别名】谷、楮、谷桑、楮桑、构、斑谷、楮桃树、酱黄木、谷浆树、奶树、当当树、柯树、谷沙树、沙纸木、造纸树、纱纸树、壳树。
【科属】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【产地】主产于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山西、甘肃等地。此外,浙江、四川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西等地亦产。
【性味归经】甘,寒。归肝、肾经。
【功效】滋肾,清肝,明目,利尿。
【采制】 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,洗净,晒干,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及杂质。
【植物形态】:落叶乔木,高达10米。茎、叶具乳液;嫩枝被柔毛,后脱落,叶互生;叶片卵形,长8~18厘米,宽6~12厘米,不分裂或3~5深裂,先端尖,基部圆形或心脏形,有时不对称,边缘锯齿状,上面暗绿色,具粗糙伏毛,下面灰绿色,密生柔毛;叶柄长3~10厘米,具长柔毛;托叶膜质,早落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为腋生葇荑花序,下垂,长约5厘米,萼4裂,雄蕊4;雌花为球形头状花序,有多数棒状苞片,先端圆锥形,有毛,雌蕊散生于苞片间,花柱细长,丝状,紫色,子房筒状,为花萼所包被,呈扁圆形。聚花果肉质,成球形,直径约2厘米,橙红色。花期5月。果期9月。
【中成药】共有 15 种中成药使用楮实子: 全鹿片 益肾安神口服液 壮肾安神片 百补酒 健康补肾酒 龙虱补肾酒 遐龄颗粒 滋补健身丸 滋肾健脑颗粒 还少胶囊等。
功效:
滋肾,清肝,明目。治虚劳,目昏,目翳,水气浮肿。
1、《别录》:“主阴痿水肿,益气,充肌肤,明目。”
2、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壮筋骨,助阳气,补虚劳,助腰膝,益颜色。”
3、《本草汇言》:“健脾养肾,补虚劳,明目。
4、《大名本草》:“壮筋骨、助阳气、补虚劳、助腰膝、益颜色。
作用:
1、腰膝酸软,虚劳骨蒸,头晕目昏。本品甘寒养阴,善补肝肾之阴,对于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、虚劳骨蒸、盗汗遗精、头晕目昏等症,常与枸杞子、黑豆配伍。
2、目翳昏花。本品寒能清热,清肝明目。凡肝经有热,目生翳障之症,以楮实子单味研末,蜜汤调下。如楮实散(《仁斋直指方》)。若风热上攻,目翳流泪,眼目昏花,则以本品配荆芥穗、地骨皮,炼蜜丸,米汤调服。
3、水肿胀满。本品入肾经,补肾阴,助生肾气,对气化不利所致水液停滞之臌胀、小便不利等症,与丁香、茯苓相配,研细末,用楮实浸膏为丸,服至小便清利,如楮实子丸(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)。
外用捣敷,还可治痈疽金疮。因本品甘寒,能清热解毒,去腐生肌。
1、治脾、肾、肝三脏阴虚,吐血咳血,骨蒸夜汗,口苦烦渴,梦中遗精;或大便虚燥,小便淋涩;或眼目昏花,风泪不止:楮实(赤者)一斗。取黑豆一斗,煮汁,去豆取汁,浸楮实子一日,晒干,再浸再晒,以豆汁渗尽为度,再晒燥。配枸杞子三升,俱炒微焦,研为细末,每早用白汤调服五钱。(《本草汇言》)
2、治肝热生翳,气翳细点,亦治小儿翳眼:楮实子细研,蜜汤调下,食后服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楮实散)
3、治水气臌胀,洁净府:楮实子一斗(水二斗熬成膏子),另白丁香一两半,茯苓三两(去皮),为细末,用楮实膏为丸,如桐子大。不计丸数,从少至多,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。(《素问病机保命集》楮实子丸)
4、治喉痹喉风:楮桃阴干,每用一个为末,井华水服之,重者两个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5、治石疽,状如座疖而皮厚:捣谷子敷之。亦治金疮。(《千金方》)
6、治目昏:荆芥穗、地骨皮、楮实各等分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米汤下。(《儒门事亲》)
7、治耳鸣,眼雾:桑泡、薅秧泡、构泡,大乌泡、三月泡,泡酒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五泡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