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别名】
蛇舌癀,千打锤、羊须草、蛇总管、白花蛇舌草、小叶锅巴草、蛇舌草、珠仔草、白花十字草、蛇总管、定经草、糙茎耳草、二叶律、竹叶菜、蛇利草
【采收和储藏】
全年可采收,洗净,切碎,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
白胶木,灌木或小乔木,通常高6米。根膨大呈纺锤形。小枝柔弱。叶互生,纸质,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5-10cm,宽1.5-4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急尖,上面深绿色,仅叶脉有贴伏柔毛,下面密生金黄色或锈色贴伏柔毛,有光泽,离基3出脉;叶柄无毛,长5-10mm。雌雄异株;雌花序于叶腋单生,无梗或有短梗;花被片6,条状矩圆形至狭矩圆形,长2mm,有柔毛;能育雄蕊9,花药2室,皆内向瓣裂。果实椭圆形,黑色,有光泽,长8-10mm。花期2-3月。果期7-8月。
【生态环境】
生于杂木林、山谷疏林中。
【资源分布】
分布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从前,有一位名医,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。病人胸背憋痛,低热羁缠,咯吐秽脓,众医不效。名医诊病阅方,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。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,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,说:“此君乃是大好人,乐善怀仁,惠及生物,见有捕蛇者,他即买下放生,先生务必精心施治,救他一命。”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,白衣女说:“请随我来。”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,白衣女却飘然而去,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,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。正惊异间,名医被脚步声惊醒,原是病人家属来请先生用饭。名医说:“且慢,请随我来。”名医和病人家属来到户外,果见埂坎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。于是便采了些,嘱即煎服。病人服后果然觉得胸宽了许多。次日连服逾斤,病便痊愈。名医查遍当时的历代本草,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。他感而吟诗:“千锤打纤纤,伏地盘桓农舍边,自古好心多善报,灵虫感德药流传。”
【性味】
辛;温。
【归经】
肝;胃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祛风除湿,行气宽中;散瘀止痛。主跌打肿痛;脘腹胀痛;跌打伤痛。
①《纲目》:治吐血,下血,崩中,疟疾,痈疮。
②《本草原始》:主无名肿毒,疔毒疥癞,臁疮溃烂。
③《草木便方》:清利肠胃,除风湿。治赤白久痢成疳,涂恶犬咬伤。
④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去瘀生新,散郁止血。
⑤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治咳嗽,红崩。
⑥《广西中药志》:根:治产后脚软,流产。叶:可驱风。
【各家论述】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行气止痛,散瘀消肿。治跌打肿痛,风湿骨痛,胃肠胀气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
内服:煎汤,15—30g。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治泄泻、痢疾:山香圆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
妇女血崩:山香圆四两,桂圆一两,水煎服。
治外伤肿痛:鲜山香圆和酒捣烂,烘热敷患处。
治产褥热:山香圆、白英各三钱,梵天花五钱,羊耳菊、蛇莓各二钱。用酒、水各半煎,加红糖一两冲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治风湿腰痛,产后伤风:山香圆一至三两。水煎调酒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治偏头痛:山香圆、鸡儿肠、金银花根、单叶铁线莲各五钱,黄酒煎服。
治关节或肌肉风痛:山香圆三两,煎服。
治跌打损伤、筋骨痛:山香圆五钱,水煎服。
治疟疾寒热及无名肿毒:翻白草根五、七个,煎酒服之。(《纲目》)
治肺痈:鲜翻白草根一两,老鼠刺根、杜瓜根各五钱。加水煎成半碗,饭前服,日服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治咳嗽:翻白草根。煮猪肺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治痰喘:翻白草全草。煮冰糖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治吐血不止:翻白草。每用五、七科,嚼咀,水二钟,煎一钟,空心服。(《纲目》)
治大便下血:翻白草根-两五钱,猪大肠不拘量。加水同炖,去渣,取汤及肠同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治创伤出血:新翻白草叶。揉碎敷伤处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治血友病:鲜翻白草二至三两。煎汤服,每天一剂。同时将鲜草捣烂,外敷出血处。(江苏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治脾胃虚弱白带:翻白草配浮萍参、鸡屎藤(鸡矢藤)、隔山撬(隔山消)、糯米草根、土茯苓、苦荞头(金荞麦)、仙鹤草。水煎服。(《成都中草药》)
治腮腺炎:翻白草干根,用烧酒磨汁涂患处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治疔毒初起,不拘已或未成:韶白草十科,酒煎服。(《纲目》)
治浑身疥癣:翻白草。每用一握,煎水洗之。(《纲目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