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拼音名称】Qing Hao
【别名】蒿、草蒿、方溃、臭蒿、香蒿、三庚草、蒿子、草青蒿、草蒿子、细叶蒿、香青蒿、苦蒿、臭青蒿、香丝草、酒饼草。
【科属】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【产地】产吉林、辽宁、河北(南部)、陕西(南部)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(东部)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
【性味归经】苦,辛,寒。归甘,胆经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6~12克,治疟疾可用20~40克,不宜久煎;鲜品用量加倍,水浸绞汁饮;或入丸、散。
【注意事项】脾胃虚弱,肠滑泄泻者忌服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花盛开进割取地上部分,除去老茎,阴干。
【炮制工艺】
1、青蒿:拣去杂质,除去残根,水淋使润,切段,晒干。
2、鳖血青蒿:取青蒿段,置大盆内,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,拌匀,稍闷,待鳖血吸收后,入锅内文火微炒,取出,晾干。(每青蒿段100斤,用活鳖200个取血)。
【功效】清热;解暑;除蒸;截疟。主暑热;暑湿;湿温;阴虚发热;疟疾;黄疸。用于暑邪发热,阴虚发热,夜热早凉,骨蒸劳热,疟疾寒热,湿热黄疸。
《纲目》:治疟疾寒热。
《本经》:主疥瘙痂痒,恶疮,杀虱,留热在骨节间,明目。
《日华子本草》:长毛发,发黑不老,兼去蒜发,心痛热黄,生捣汁服并敷之。泻痢,饭饮调末五钱匕。
《唐本草》:生按敷金疮,大止血,生肉,止疼痛。
《本草拾遗》:主妇人血气,腹内满,及冷热久痢。秋冬用子,春夏用苗,并捣绞汁朋。亦暴干为末,小便冲服。如觉冷,用酒煮。
《本草新编》:退暑热。
《食疗本草》:益气,长发,补中,明目,煞风毒。治骨蒸。烧灰淋汁,和石灰煎,治恶疮瘢靥。
《滇南本草》:去湿热,消痰。治痰火嘈杂眩晕。利小便,凉血,止大肠风热下血,退五种劳热,发烧怕冷。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治小儿食积,洗疥癞。
《医林纂要》:清血中湿热,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。
【作用】
清热退蒸
用于热病后期热伏阴分,夜热早凉、热退无汗之症,常与鳖甲、生地、知母等同用,如青蒿鳖甲汤。用于阴虚潮热、骨蒸、盗汗,常与鳖甲、地骨皮等同用,如秦艽鳖甲散。
清热解暑
用于暑湿外感,发热无汗,可与连翘、香薷、滑石、甘草等同用。若小儿夏季发热,也可与地骨皮、白薇、知母等同用。
清热燥湿
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,常与黄芩、栀子、半夏、大黄、赤芍等同用。用于湿热病,多由外感时邪、内伤饮食生冷而致湿热壅滞肠中,症见腹痛,下痢赤白,里急后重,肛门灼热,常与葛根、黄芩、白扁豆等同用。用于风湿痹痛,可用本品配其他祛风湿药同用。
凉血止血
解热和抗炎镇痛
水提物对大鼠的发热有明显的退热降温作用。与金银花同用制成银青注射液,降温作用更为明显,退热迅速而持久,并且优于对照组柴胡注射液。水提取物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。
调节免疫
青蒿素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,对皮质激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,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。青蒿琥酯能提高大鼠补体水平。蒿甲醚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IgG含量。青蒿素、蒿甲醚有促进脾Ts细胞增殖功能,因而能起到抑制IgG的作用。给狗肌注蒿甲醚,出现明显的T、B、Tu、Tr淋巴细胞明显下降。以上说明青蒿对免疫功能起着调节的作用,对非特异性免疫有增强作用,对细胞免疫功能起着双向调节作用,对体液免疫功能起着抑制作用。
抗癌
青蒿酸及其衍生物对多种细胞株具有细胞毒作用。对小鼠白血病细胞株、人肝癌细胞株、正常人胚肺癌细胞株、人胃癌细胞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功效。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也具有细胞毒作用。
抗疟
青蒿素能明显抑制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生长,对疟原虫有直接杀伤作用。青蒿素、蒿甲醚的抗疟效果与氯喹相近,对鼠疟原虫形态变化与氯喹也相近,青蒿酯钠的作用强于氯喹。青蒿的抗疟机制主要是影响了表膜一线粒体的功能。直接作用于疟原虫,也可使宿主红细胞损伤、破坏,导致疟原虫死亡。
其他
青蒿素有广谱的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真菌作用;有减慢心率和降压作用;有抗辐射作用等。
体内过程
青蒿素在体内吸收快,药后半小时分布至各组织。排泄也快,药后8~24小时有84%排出体外。
抗菌作用
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、卡他球菌、炭疽杆菌、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、痢疾杆菌、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抗寄生虫作用
青蒿乙醚提取物、稀醇浸膏及青蒿素对鼠疟、猴疟、人疟均呈显著抗疟作用。
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
兔心灌注表明,青蒿素可减慢心率,抑制心肌收缩力,降低冠脉流量。静脉注射有降血压作用,但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,认为主要系对心脏的直接抑制所改。静脉注射20mg/kg青蒿素可抗乌头碱所致兔心律失常。
1、治疗间日疟
青蒿叶洗净,加2倍左右的水,浸泡15分钟后煎煮,并不断翻动药叶,待煮沸后再煮3分钟,滤取药液,药渣加压取汁,合并2次药液,1次口服。成人1个疗程用量为干青蒿620g,首次服100g,以后每次用65g,1日3次,连服3日,小儿用量酌减,鲜叶加倍。治疗58例,治愈36例,有效率为87.9%。(《新医药学杂志》1979,6:8)
2、治疗脑型疟
青蒿油剂(每毫升含青蒿素50mg或100mg),成人总用量为1.5g,首次1g,24小时后再给0.5g(小儿酌减),肌肉注射。并配合本品结晶粉剂,首次1g,24小时后再给0.5g,鼻饲给药。治疗36例,痊愈34例,死亡2例。(《新医药学杂志》1979,1:20)
3、治疗高热
200%青蒿注射液,每次2~4ml,肌肉注射,每日1~2次。治各种发热126例,1日退热者45例,1~2日退热者41例,有效率为68.25%。(《湖北中医杂志》1983,2:17)
4、治疗盘形红斑狼疮
青蒿500g,研为极细末,加蜂蜜1000~1500ml调匀,制成丸剂,每丸10g,每日4~6丸,饭后服。后用青蒿浸膏片(每片0.3g,约含生药1g),每日30~45片,分2~3次口服。或口服青蒿素,每日0.3g,渐增至0.4~0.9g,3天为1疗程。用上述三方治疗50例,缓解和基本缓解30例,有效15例,无效5例。(《中华医学杂志》1982,6:365)
配鳖甲
青蒿气味芬芳,性寒而不伤胃,既能达于表,透发肌间郁热,以清热去暑,又能人于里,升发舒脾,泄热杀虫;鳖甲为介虫之类,咸寒属阴,功专滋阴潜阳、软坚散结,清骨问之邪热。二药伍用,相互促进,青蒿得鳖甲可潜入阴分,以清伏邪;鳖甲得青蒿,可使阴分之邪达于肌表,具有较理想的滋阴透邪清热之效,清虚热伏邪之力增强,用治阴虚发热、骨蒸潮热、盗汗、咳嗽等症及疟疾(包括恶性疟)兼见发热、脾脏肿大者以及温热病恢复期邪热伤阴、阴分余邪未清所致的暮热早凉、口干口渴、舌红少苔等,及不明原因的低热。
配地骨皮
青蒿人血分,清透邪热,退无汗骨蒸;地骨皮凉血退虚热,治有汗骨蒸。二药合用,清热除蒸,一清肝胆虚热,一清肺中伏火。
配人参
青蒿善清虚热、退骨蒸;人参补气生津,为补虚要药,二药相伍,相辅相成,治虚热出汗最效。
配绿豆、西瓜衣
青蒿能除暑热,两瓜衣与绿豆为解暑常用药,三药相伍,治暑热外感最宜。
配黄芩
黄芩清泄胆腑邪热,青蒿芳香清透少阳邪热,合用相辅相成,清胆利湿,用治暑热成疟、寒热如疟、寒轻热重,如蒿芩清胆汤。
配茵陈蒿
二药皆入肝、胆二经,均具清湿热、退黄疸之功,其中青蒿偏于燥湿,茵陈蒿偏于利湿,相合为用,相辅同治矣。用治暑湿在于少阳。
配荷叶
青蒿善清热解暑,荷叶簿清暑利湿,二药相伍,大建清热涤暑之功,可用治暑热之疾。
1、青蒿甲鱼汤
[材料]青蒿10克、干桃花10克(鲜花更好)、黄芪10克、甲鱼200克(去毛,去内脏,保留骨)
[做法]将前3味药放入沙锅内,加水适量,煎汤,去渣留液,再与甲鱼一同放入沙锅内煎煮,如药液过少,再加适量清水,约煎半小时后,温度略低时加入蜂蜜即可,连服半月以上。
[养生提示]此方有滋阴养颜、补血滋润之功效,适宜女性。
2、青蒿粥
[材料]粳米50克,青蒿100克白砂糖20克
[做法]采集新鲜青蒿100克(干品30克),洗净后绞取药汁30-60毫升,以粳米煮粥,待粥熟后,倒入青蒿汁,加糖搅拌,煮1沸即可服食。
[养生提示]本方善于清热退烧,除瘴杀疰。适用于表证、里证的外感发热,对阴虚发热、恶性疟疾的发热等,都有较好的退烧效果。但是阳虚发热者忌用。
3、青蒿茶
[材料]青蒿50克,薄荷3克。
[做法]将青蒿拣去杂质,与薄荷同为粗末,用开水冲泡。代茶饮用,每日1次。
[养生提示]清热杀疟。适用于疟疾,对间日疟和恶性疟原虫有强大而快速的杀灭作用。对血吸虫也有杀灭作用。
4、柴蒿茶
[材料]柴胡5g、青蒿2g、绿茶3g。
[做法]用200ml开水泡饮,冲饮至味淡。
[养生提示]传统药茶方。功能和解芳化,解少阳热,用于寒热往来、汗出不彻;潮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