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描打开手机站
随时逛,更方便!
当前位置:首页 >> 中草药专题 >> 枳椇子
按功效查找 按归经查找 按拼音查找 按药性分类 按药味分类 按药用部位分类

枳椇子

【图片】枳椇子 枳椇子的功效与作用 枳椇子用法用量使用禁忌枳椇子又名拐枣,有万子梨、蜜屈律、山林果、木蜜、木珊瑚、鸡距子、鸡爪子、万寿果、金钩子、金钩梨、梨枣、枸、鸡爪梨、鸡爪莲、臭杞子、莲庆、纠结子等雅号。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成熟种子。有止渴除烦、清湿热、解酒毒功效,脾胃虚寒者忌用。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。含大量葡萄糖、苹果酸钙等。

枳椇子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

【中药名】枳椇子 zhijuzi

【别名】拐枣、枳枣、棘枸、鸡爪梨、树蜜、鸡爪果。

【异名出处】木蜜(陆玑《诗疏》),树蜜、木饧(崔豹《古今注》),白石木子(《荆楚岁时记》),蜜屈律(《太平广记》),鸡距子、癞汉指头(《苏沈良方》),栞栱(《埤雅》),背洪子、兼穹(《朱子大全》),拐枣(《救荒本草》),天藤、还阳藤(《滇南本草》),木珊瑚、鸡爪子、鸡橘子、结留子、曹公爪、棘枸(《纲目》),白石枣(《医林纂要》),万寿果(《药物出产辨》),鸡爪梨、甜半夜,龙爪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碧久子(《广州植物志》),金钩钩、酸枣(《江苏植药志》),鸡爪果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枳枣(《中药志》),转钮子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
【英文名】Fructus Noveniae。

【来源】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.的成熟种子。

【植物形态】落叶乔木。高达10米。树皮深灰色,多深纵裂,小枝红褐色。单叶互生,叶片卵圆形或广卵形,叶柄具锈色细毛。复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,总花梗长6厘米,花杂性,淡黄绿色;萼片5,近卵状三角形,花瓣5,倒卵形,先端平截,中微凹,两侧卷起;雄花有雄蕊5枚,花丝细,有退化子房;两性花有雄蕊5枚,雌蕊1枚,子房生于花盘中,3室,每室l胚珠,花柱3裂。果近圆形或广椭圆形,直径6~8毫米,灰褐色,3室,各具1粒种子。花序轴于果实成熟时肥厚,直径3~5毫米,红褐色。种子扁圆形,直径3~5毫米,厚l~ 1.5毫米,红褐色。具光泽,背面稍隆起,腹面平坦。花期5~6月,果期10月。
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沟边、路边或山谷中。分布于我国华北、华东、西南等地。

【采收加工】10~11月果实成熟时,采摘带有肉质花序轴的果实,晒干,取出种子。

【药材性状】扁平圆形,背面稍隆起,腹面较平,直径3~5毫米,厚约2毫米。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,平滑光泽,基部有椭圆形点状的种脐,顶端有微凸的合点,腹面有一条纵行而隆起的种脊。种皮坚硬,厚约1毫米,胚乳乳白色,油质,其内包围有2片肥厚的子叶,呈淡黄色至草绿色,亦油质。气微弱,味苦而涩。

枳椇子的功效与作用

【性味】甘酸,平。

①《唐本草》:味甘,平,无毒。

②《本草再新》:味甘酸,性平,无毒。

【归经】

①《本草再新》:入心、脾二经。

②《本草撮要》:入手太阴经。

【功用主治-枳椇子的功效】治酒醉,烦热,口渴,呕吐,二便不利。

①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辟虫毒。”

②《唐本草》:“主头风,小腹拘急。”

③《本草拾遗》:“止渴除烦,润五脏,利大小便,去膈上热,功用如蜜。”

④《滇南本草》:“治一切左瘫右痪,风湿麻木,能解酒毒;或泡酒服之,亦能舒筋络。小儿服之,化虫,养脾。”

⑤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“补中益气。痰火闭结于胸中,用此可解。”

⑥《纲目》:“止呕逆。”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;浸酒或入丸剂。

【宜忌】《得配本草》:脾胃虚寒者禁用。

枳椇子配伍药方

1.治饮酒多发积,为酷热蒸熏,五脏津液枯燥,血泣小便并多,肌肉消烁,专嗜冷物寒浆:枳椇子二两,麝香一钱。为末,面糊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盐汤吞下。(《世医得效方,枳棋子丸)

2.治酒色过度,成劳吐血:拐枣四两,红甘蔗一根。炖猪心肺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
3.治小儿惊风:枳椇果实一两。水煎服。

4.治手足抽搐:枳椇果五钱,四匹瓦五钱,蛇莓五钱。水煎服。

5.治小儿黄瘦:枳椇果实一两。水煎服。(③方以下出《湖南药物志》)

6.治醉酒:枳椇子30克,煎水冷服。或枳椇子12克(杵碎),葛花9克,煎水冷服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
7.治伤暑烦渴,头晕,尿少:枳椇子、竹叶各30克。水煎服。(《华山药物志》)

8.治风湿瘫痪:枳椇子150克,紫薇树皮15克。泡酒1000毫升,早晚各服15~30毫升。(《贵州草药》)

9.治风湿麻木:枳椇子120克,白酒500克,浸泡3~5天,每次服1小酒杯。每日2次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
10.治热病烦渴,小便不利:枳椇子、知母各9克,金银花24克,灯心草3克。水煎服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
葛根枳椇子汤的功能主治

本人酒量不太好,但工作时难免有应酬,有时候喝得多了一些,觉得身体不是很舒服,最近亲戚推荐给我一个解酒的方子:葛根15克、枳椇子15克、白蔻5克、白扁豆20克,水煎服,取药汁600~800克,在两小时内分3~5次饮下。我试过后果然症状有所改善,想请专家解读一下其中道理。

医生点评:饮酒太多容易伤身,所以不管是否采取解酒方剂,能在源头上控制酒量是最好的办法。饮酒以后人的精神状态是先兴奋、后抑制、再兴奋的阶段,人可以表现出面红目赤、心跳加速等,因此说酒的性味是辛温的。而酗酒之人往往又容易患有肝硬化这样的疾病,说明酒性不单单是辛温发散,它还有一种凝滞沉积的特性,能够伤人的一般就是这种凝滞性。

解酒的原则是以疏通为主,把凝滞的气血运行开。古代有一个解酒的名方,叫“葛花解酲汤”,它的作用是发酒汗,为什么要发汗呢?酒醉以后有些人感觉到发冷,就像感冒一样,这也是因为酒性的凝闭使气血內缩,不能充养到体表,这时体表的感觉就像被寒邪侵犯一样,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受寒,病位不在体表而在体内。

葛花解酲汤的功效主要可以概括为升清降浊,健运脾胃。但该方的药味较多,不易被人接受,本方可以看成是该方的简化版,并且味道易于接受。

此方中,葛根有升清的作用;枳椇子能止渴除烦,消湿热,解酒毒,通二便,可见它的药性是善降,二味配合就使得清升浊降。白蔻有理气醒脾的作用,脾的运化恢复自然能消磨酒气,所以脾胃功能好的人往往酒量也比较大;白扁豆有补脾胃、和中化湿、消暑解毒的功效,又能解酒毒。同时它味淡性平,用在这里调和诸药。 此方用于解酒比较合适,但是这毕竟是补救的办法,日常生活中还是应尽量限酒,才不至于给身体造成过大负担而积累成疾。

枳椇子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