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描打开手机站
随时逛,更方便!
当前位置:首页 >> 中药大全 >>

较常用中药蛤蚧的功效与作用

时间:2023-06-19 20:34 来源:普瑞养生网 作者:网站小编

蛤蚧为较常用中药。始载《开宝本草》因其叫声而命名。

别名:仙蟾、大壁虎。

来源:为脊柱动物爬行纲、有鳞目、守官科动物蛤蚧,除去内脏的干燥躯体。多为野生,亦有养殖。

产地:主产于广西南宁、百色。柳州、玉林等地区,此外广东、云南部分地区也有少量生产;亦有越南进口。

性状鉴别:原形似壁虎而长大。加工后的商品,头尾四足均用竹签撑直,胸腹纵向剖裂,除去内脏后,用竹片撑成扁圆片状。体形大小不一,全长20~30余厘米,腹胸横 宽6~10厘米。全身灰褐色,腹面稍淡,满布圆形或多角形小鳞片,并有黄棕色或棕色花斑。头略呈钝三角形或卵圆形,牙齿无大小之分,均细密如锯齿,生于上下颚骨外缘,上颚前端两侧有 鼻孔一对,头中部有深陷的眼睛一对,后部有裂隙状椭圆形耳窍一对。背部脊椎呈嵴状突起,两旁肋骨微呈线状突起,另有纵列小点状突起十行,年久者突起较高,幼小者不甚显著。四足均 具五趾,除前足第一支趾无勾爪外,其余均具勾爪。趾膨大,底面具单行褶襞皮瓣(有吸附作用,活时可爬行于洞穴悬空的顶面及陡壁之上)。尾长圆锥形,约占体全长的50%左右(活蛤蚧尾 易断落,但再生能力很强。再生尾较短小)。气腥,味微咸,以体形肥大,尾完整不残者为佳。

主要成分:含动物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。

功效与作用:补肺肾、止喘嗽,有滋补、强壮作用。

炮制:剁去头足、除去竹片、生用。

性味:咸,温。

归经:入肺、肾经。

功能:补肺肾,益精血,强腰膝,止咳喘。

主治:虚劳咳嗽,气喘,肺痿,咯血,消渴,阳痿,腰膝无力等症。

临床应用:主要用于虚喘。

1、治虚症喘咳,包括肾阳虚和肺阴虚所致的慢性喘咳,例如支气管哮喘、心性喘息、肺气肿,特别是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喘咳、痰中带血,蛤蚧更是常用药。或配百部、紫菀、五味子;或配贝母、桑白皮、杏仁等。水煎服,方如蛤蚧汤。也可单用蛤蚧注射液。

急性支气管炎、肺炎所致的喘咳,蛤蚧疗效不显著;咳喘属风寒痰饮者也不宜用。

2、用于治肾阳虚之阳痿、性机能减退、五更泄泻、小便频数,可与朝鲜参、五味子、核桃肉共研末为丸服食,或配马戟、茯苓白术等。

此外,也用于治久病体弱、神经衰弱。

使用注意:蛤蚧可水煎服、制丸散,或浸酒服。著名的蛤蚧酒就常用于补肾壮阳,但对喘咳者,酒有刺激性,反为不利,最好还是焙干后蜜炙成蜜丸,或研碎,和药冲服。

用量:浸酒用1~2对,鲜品剖形后去内脏,浸入50度米酒内。干品研末,一般用0.9~1.5g大剂用3~6g,最好取尾(习惯上认为药力在尾),配其他滋补汤药冲服。又可用 蛤蚧一对清炖,或加瘦猪肉、冬虫草炖服。

处方举例:蛤蚧汤:蛤蚧1对,百部12g,紫菀9g,五味子1.5g,杏仁9g,桑白皮9g,水煎服。

注:广东、广西以及华东地区和西藏部分地区,有一种蜥鬣科动物蜡皮蜥(喜山鬣蜥)与蛤蚧类似,当地土名四脚蛇或鸡公蛇,与蛤蚧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品背部鳞片极 细小,有较明显的橙色花斑并常随季节而变换颜色。趾如鸟爪而不褶襞皮瓣,牙齿生于上下颚内缘并有大牙齿,尾特长几达身长的1.5~2.5倍。据在西藏地区工作的药工人员以喜山鬣蜥饲畜进 行试验,有明显的兴阳作用,是否与蛤蚧同功,尚待研究,但不宜称为蛤蚧药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