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描打开手机站
随时逛,更方便!
当前位置:首页 >> 中药名方 >>

气喘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气喘的中医治疗偏方

时间:2023-06-01 10:48 来源:普瑞养生网 作者:小编

气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,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。其主要表现是气逆而息急,呼吸急促,费力、鼻翼煽动,甚至张口抬肩,摇身撷肚,不能平卧。严重的呼吸困难,可见口唇指甲青紫,颈动脉怒张,搏动明显,脉细数或有结代。中医把气喘分成虚实两种类型:实喘为邪气壅肺,气失宣降,多由外感风寒,或火邪蕴肺而起;虚喘多由体质素弱或大病久病之后,精气亏虚,肺不主气,肾不纳气而致。

辨证施治

(一)实喘:体壮新病,多属于实,其喘声高气粗。张景岳说“实喘有邪。邪气实也”。又说:“实喘之症以邪在肺也,肺之实邪非风寒即火耳。其气长而有余,胸胀气粗声高息涌,膨膨然若不能容,惟呼出为快也”。实喘大凡起病急骤,气喘息粗,伴有咳嗷吐痰,脉浮紧或数而有力,多属实证,其中又有风寒、热邪之不同。

1、风寒犯肺:头痛,身痛,恶寒无汗,喘息胸闷,咳痰稀白起沫,苔白脉浮紧者,可选用下列方剂加减治疗:

外寒内饮而喘宜化饮解表汤;

喉间哮鸣而喘宜射干麻黄汤;

外寒里热而喘宜麻杏甘石汤;

外有表邪内蕴痰热宜定喘汤。

2、肺热内郁:发热烦渴,气逆息涌,痰多粘稠色黄,或大便困难,苔黄或腻,脉滑数者,可选用下列方剂加减治疗。

干咳面赤而喘宜泻白散;

高热烦渴汗出而喘宜白虎汤;

潮热胸闷痰黄大便难宜泻肺汤;

顽痰里实宜滚痰丸。

实证的风寒,大多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,即所谓“表证”。火邪者,即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极期,病变已蔓延到内脏,这种现象,中医叫做“寒邪由表入里”。或者说是“风寒化燥”。综合实喘不同的原因,和表现在前后两种不同的症状(风寒火邪),不难看出多种急性热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气喘,也可以概括为前两个不同的阶段,这两个阶段有时也不能截然分开。

(二)虚喘:体弱久咳多属于虚,其喘气短而不续。张景岳说:“虚喘者无邪,元气虚也”,又说“虚喘慌张气怯,声低息短,惶惶然若气欲断”。虛喘大多久病体虚,呼吸短促难续,以深吸为快,气怯声低,遇劳加重,少有痰鸣咳嗽,脉微弱或浮大无力。若以声低息短与前段声高息涌相对比,可以理解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症状,是代表着几种外因和内因不同的疾病。再从体壮新病多属于实和体弱久病多属于虚这一概念来看,也是代表着急性和慢性两种不同的性质。其中虚喘又分阴虚和阳虚。

1、阳虚之证:内经平人气象论说:“颈脉动喘痰咳曰水”。水热穴论说:“故水病下为跗肿大腹,不得卧者,上为喘呼。”张景岳说:“水为病喘者,肾邪干肺也。”由于阳虚湿滞不能化水,这是阳虚致喘的根源,说明肌体机能降低和脏器代偿功能不足,使体内潴留液体而形成呼吸促迫。按照颈脉动、喘呼不得卧、跗肿、大腹等症来看,是心脏疾患和肾脏疾患的症状和体征。心脏病患者肺中郁血而形成呼吸浅表和下肢浮肿,肾脏病的代偿功能不足,形成面部浮肿和呼吸加快。内脏功能不足,有畏寒,面色苍白,动则气喘,舌质淡白,脉微细或虚大等症,可选用下列方剂加减治疗:

喘咳痰稀跗肿尿少宜肾气丸;

肢冷唇紫脉沉者宜黑锡丹;

下虚上实喘咳胸闷宜苏子降气汤;

心悸肢肿而喘宜温阳化水汤。

2、阴虚之证:金匮虚劳篇说:“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,率喘悸,脉浮者里虚也。”景岳说:“其有元阳下亏,生气不布致脾困于中,肺困于上而为喘促。”又说“阴精不能化气则病躁”。按照这些症状来看,是贫血之征。尤其金鉴杂病所说“大骨枯槁,大肉下陷,枯白颧红,喘满动形,骨蒸劳热咳嗽盗汗”等阴虚症状,完全是结核和贫血的症状和体征。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氧功能不足而形成的呼吸浅表;肺结核由于肺组织的破坏或炎性渗出物的阻塞,致使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而形成喘息。这种阴虚之证,多有呛咳痰少、虚烦口干、呼吸急促、舌质红、脉细数等症。可选用下列方剂加减治疗:

喘咳痰少咽干燥者宜清燥救肺汤;

干咳气短宜百合固金汤;

喘咳心悸脉结代,宜炙甘草汤;

喘咳咯血宜紫菀汤。

体会

气喘的原因很多,其病理和症状中西医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。可运用“八纲辨证”的方法去分析、归纳,就可得出以上虚实两种不同的类型。实者邪气实,多半是体壮新病,其喘声高气粗,而全身症状较为明显,治宜“解表”、“清里”,解表是指感染初期,用发汗祛痰剂治疗。初期不可用凉药,这叫“表未解不可攻里”,攻里则有引邪深入之弊。所谓清里,是指机体机能持续亢进炎症进行的时候,用清热或泻下药物抑制炎症的进行。虚者正气虚,多半是久病体弱,其症气促难续,声低息微,多伴生理功能减退的一些征候,治宜“扶阳”、”“养阴”。扶阳是兴奋机体调节功能,以抑制水的产生,使脏器代偿功能增强以排水。养阴是以滋养强壮剂,增加全身营养,恢复造血机能和促进肺组织恢复正常。

附录方剂:(可随症加减,药用量视病人体质和病情而异)

1、化饮解表汤(伤寒论,原名小青龙汤):麻黄 桂枝 白芍 干姜 甘草 细辛 五味子 半夏

主治:喘咳痰多稀白,发热恶寒无汗。

2、射干麻黄汤(金匮):射干 麻黄 生姜 五味 细辛 紫菀 冬花 半夏

主治:喘哮咳逆,喉中如水鸣声,宜于湿性气管炎。

3、麻杏甘石汤(伤寒论)麻黄 杏仁 生石膏 甘草

主治:喘咳身热烦渴,苔薄白,脉浮数,宜于肺炎初期。

4、定喘汤(王肯堂):麻黄 杏仁 白果 半夏 苏子 冬花 桑皮 黄芩 甘草

主治:喘哮咳嗽,痰黄气急,苔黄脉滑数。

5、泻白散(钱氏):地骨皮 桑白皮 粳米 甘草

主治:支气管炎初期,喘息,干咳,面赤。

6、白虎汤(伤寒论):知母 生石膏 甘草 粳米

主治:高热烦渴,气喘,干咳或神昏。

7、人参泻肺汤(金鉴):栀子 连翘 黄芩 薄荷 桔梗 枳壳 桑皮 杏仁 党参 大黄 甘草

主治:喘咳痰粘色黄,胸满,大便结,肺胃实热。

8、滚痰丸(王隐君):大黄 黄芩 礞石 沉香

主治:喘咳痰稠,大便结,苔黄,脉浮数,痰热壅盛者。

9、金匮肾气丸(金匮):肉桂 附子 熟地 茯苓 丹皮 淮山 泽泻 枣皮

主治:喘咳,痰稀,肢肿,小便不利。

10、黑锡丹(局方):成药。

主治:喘促鼻煽,唇青肢冷,舌质紫淡,脉沉细,阳浮欲脱之症。

11、苏子降气汤(局方):苏子 半夏 甘草 肉桂 前胡 厚朴 陈皮 当归 生姜

主治:喘咳胸闷痰多稀白,形寒苔白,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。

12、温旧化水汤(伤寒论,原名真武汤):茯苓 白术 白芍 附子 生姜

主治:喘息肢肿,沉重疼痛,小便不利,能强心利尿。

13、清燥救肺汤(医门法律);杏仁 麦冬 桑叶 阿胶 石膏 甘草 党参 麻仁 枇杷叶

主治:气喘久嗽无痰,口燥咽干,或肺结核干咳。

14、百合固金汤(赵蕺菴):二地 玄参 麦冬 当归 白芍 桔梗 贝母 百合 甘草

主治:肺结核咳血,或贫血,喘息,气短。

15、炙甘草汤(伤寒论):党参 麦冬 生姜 桂枝 大枣 生地 阿胶 麻仁 炙甘草,加酒煎。

主治:气短干咳,心动悸,虚烦不眠,脉结代或虚数。

16、紫菀汤(王海藏):紫菀 二母 党参 五味 桔梗 茯苓 阿胶 甘草

主治:喘咳咯血,潮热。